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妮玲 8小时前 :

    这个系列的连续多年观影,真的已成情怀,丹尼尔最后一部?仿佛又再次告别青春。with 斌 @汉阳imax

  • 卷彬郁 0小时前 :

    利落的台词、刺激的打戏、优秀的摄影,单独拿出来看它是一部成熟的商业片,然而从它背起这系列编剧沉重包袱那一刻起它就注定要输了,所以我也不求完美,只求好聚好散。丹叔实在不适合演儿女情长,至今没搞懂为啥真爱非蕾雅不可,跟邦德对戏全靠喘,镜头前的自然亲密感远逊伊娃格林。反派又是本系列里已用三次的邪恶组织套娃,生化武器强到逆天也斗不过主角光环,浪费拉米小帅哥了。然而布景审美真好,苏维埃中世纪现代混搭日式枯山水的蔷薇园林我点一万个赞。

  • 后海桃 2小时前 :

    剧情简直漏洞百出。也许是为了最后一部,导演讲情怀塞了不少元素进去,dry matini,PPG手枪(还给了个几个特写),当然还有马丁。植入广告很明显还算不让人反感,诺基亚手机,陆巡一路披荆斩棘干翻无数路虎,不知道丰田赞助了多少。虽然片长达到了2小时43分可还是显得每一段都很匆忙,出场角色都好像要去赶飞机似的,匆匆说完台词、打斗完就没影了。台词也啰嗦的不行。还好邦德仍然身手矫健,蓝眼睛的最后一瞥让人留恋。感情分给个三星吧。

  • 卓丹萱 3小时前 :

    对前几部的印象只剩下被老汉打蛋……美女云集,但(无论男女的)老少配看着都很尴尬,该重温忘年恋优秀作品龙纹身来洗涤心灵了

  • 千长运 3小时前 :

    虽说假如以后公映进口片配音真没了,我不会弃坑新的007,但是这部有些元素也太“速激”了吧……

  • 双世敏 7小时前 :

    万人血书anna de armas做下一任007

  • 允以彤 6小时前 :

    每次看007感受都差不多,一边觉得真好啊真嫉妒英国人不徐不疾不变应万变把品牌元素重复到极致的文化自信,一边无感无共鸣无动情。但是真的,007的魅力就是不过度依赖特效技术,只不断升级机关和工具带来的爽感。最减分的地方是,2021年了,反派还是冷战苏联余党,真的不累吗?

  • 平修齐 3小时前 :

    2.本片是最反邦德的一部邦德电影。

  • 修含玉 9小时前 :

    克雷格平淡无味的告别仪式,没想到被扮猪吃老虎的古巴女特工抢了风头。这个角色大概是临时救场的菲编贡献的,相当Killing Eve。

  • 卫铮铮 0小时前 :

    一开始的确还是007那味,然而五年后真的是因为退休了吗,除了古巴部分还挺精彩的,其他简直垮得一塌糊涂,后面真是如坐针毡,第一次希望007赶紧挂掉然后影片结束。。。😂

  • 姒清霁 3小时前 :

    其中的动作场面是鉴赏级的,几乎每个动作镜头都有可信的起势,季默的镇压式音乐也成功发挥出其为人物打斗蓄力的功能,聪明的调度、运镜思路以及单靠枪声重锤般的巨响营造情绪张力的手段更让电影工业的暴力施加得毫不含糊。无论是邦德着黑西服端枪反击还是敌车冲来划过机位的场景,都爆发出令人狂喜的犀利。

  • 战兴业 0小时前 :

    有点复杂了 片长过长 还是挺感人的。所以,新一任会是女士?就像doctor who?我不想相信。距离上一部已经6年了,难以想象。12年第一次看这个系列skyfall,被片头吸引,然后就入了丹尼尔大叔的坑。也是一种帅。

  • 文信 7小时前 :

    个人评分6.6/10【C+】

  • 原鹏翼 4小时前 :

    如果下一代邦德是黑人女性

  • 休星渊 1小时前 :

    2013年1月想看/007就这样结束了也挺好

  • 任吉玟 4小时前 :

    还有,,黑人007的大臀部太抢镜了……肯定能生男娃😂

  • 唐锦凡 7小时前 :

    刻意雕琢的古典死法,这也是为什么非粉丝比起阿汤哥更愿意看bond,对于垂暮的日不落之国的dignity和gentleness天然好感。时间出现太多次,从与玛德琳重逢那一刻起倒计时已经开始,最后毫无疑问邦德死于心碎。玛德琳问你知道我最讨厌你哪一点嘛,邦德第一回答是时间观念。片名明明是no time to die似乎还有转机,女特工把科学家踢下生化池才终于点题:time to die。很有意思,片头没看见,但有一句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直到片尾玛德琳哭着说just hope we have more time。反派更知道邦德弱点how to break his heart,所以邦德并不是无暇赴死而是主动赴死。莎味儿。

  • 中安 9小时前 :

    開頭拍的是真不錯。先是一段蕾老師的回憶。現時,James Bond和Léa Seydoux退隱江湖,驅車穿過黝黑的隧道,彷彿進入短暫而甜蜜的夢,不慎遭遇魔鬼黨的埋伏,痛苦過去一直糾纏著這對苦命鴛鴦,Bond躲避敵人的追殺,同時內心亦懷疑起看似無辜的枕邊人。這時導演不斷縮小構圖,最後以鐘樓頂端為畫內框,框住四面楚歌的兩人,響徹天際的鐘聲似乎預示夢醒時分,真的無處可逃了嗎?原來,這是導演精心設計的一個障眼法,Bond使出隱藏殺手鐧,暫時與戀人化險為夷。然而,在該段結尾,這對情侶卻被迫分離:各自懷揣的秘密摧毀了他們的關係。攝影機換到列車上蕾老師主觀視角,橫移卷軸鏡頭追逐著漸漸遠去的Bond身影,此時屬於兩人的美妙夢境宣告結束,但對觀眾來說,緩緩啟動的列車-片頭動畫才正是入(電影)夢的開始⋯⋯

  • 宿和玉 2小时前 :

    简而言之,作为邦德的“退役”之作,从邦德个人身上反应出来的弧光很高。如此,作为一个有杀人执照的——人,最终在国家的“强有力”武器下落幕。

  • 伍念瑶 7小时前 :

    太.長.了!主線故事就很典型007,Phoebe Waller-Bridge的聯合執筆得確有讓四個女性角色起到點睛或讓Bond更立體的作用,甚至對系列自嘲的dry humor,不過前面塑造的強大反派,對比後頭動機、行為很無腦,另外感情線多到離譜。執行上是一路穩、無功無過,習慣Bond系列作的影迷,很容易清楚何時”衝突”、何時”反派捷足先登”、何時”與上司不合”等打點,中後開始漫無目的乏味對白,冗長拖沓、無意義又乏味。動作戲作特色的Daniel Craig,沒有給齣一場浩大的打鬥作完結,毫無創意與記憶點,非常可惜。不管角色、情懷、Bond自身都隨著本片一同”落幕”了。Lea Seydoux的表演非常尷尬,是稱職做個花瓶的演出。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