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巩晓灵 8小时前 :

    2022年第一部让我破防的电影,姐妹最后拥抱的时候,看哭了,

  • 公孙听枫 3小时前 :

    看完觉得不错 细想又有种不知道电影想表达什么的感觉

  • 岚珊 0小时前 :

    还好最后是圆满的结局,实在是太虐心了!5岁小孩儿就会开枪?感觉有点夸张。配角都是老熟人啊!

  • 彭开霁 9小时前 :

    女主的戏非常稳,救赎自我与他人的挣扎。没有故意煽情,就是完整扎实地讲完了一个故事。

  • 俟冰巧 3小时前 :

    我不喜欢他们不使用一个真正犯罪的人做主角,内心不受罪责的煎熬使她所有的行为在观众视角都值得“原谅”,她是伟大的无辜者,剧中其他角色对她的怨言都是无端的责难——这种视角太老旧了,也并不能体现一个罪人重建生活的艰难,赎罪在她的视角里根本不存在,警长的一对儿子塑造的什么鬼,无端的怒气和怨责未免太多了吧……《海边的曼彻斯特》和《冬天的骨头》同题,却远逊于这两部。

  • 娜桂 8小时前 :

    剧情虽然不是很有新意 但是镜头太过真实 大脸特写特别给力

  • 始诗柳 7小时前 :

    虽然包裹着一个老套故事的外壳,但其中探究的犯罪者的社会接纳度、受害者家属的心理伤痛等问题仍值得思考。“人生总要继续,”但总有些人的人生永远停留在过去。

  • 宫新雪 1小时前 :

    犯过错的人是否可以给第二次机会,其实要取决于其犯罪本身是否是故意还是无意,个人认为要看情况,需要宽恕、需要和解。

  • 励意智 1小时前 :

    纽约唐人街我曾经路过 在纽约都没怎么逛都在电影里看到几次去过的地方了 这电影一看就很一般 剧情很简单 可弃可不弃那种 导演一直在刻画暗示cop killer会引来社会反感 后面还设计了一个同事揍她 这片子放在现在就不合适了 这要是在黑人社区 大家得拥抱她吧 有个城市都在讨论要不要废除警察重新设立一个安保组织了

  • 戚梦琪 2小时前 :

    剧作特别的讨巧,现实时空的三个家庭配桑德拉布洛克一个人。刑满释放的女主不断和自己的过去还有现实中的三个家庭产生冲突,牵出一条更生人在社会上的艰难线给女主做背景。绝对的大女主戏,桑德拉布洛克靠粗粝的表情把人物吃的死死的。人立住了,电影也立住了,绝对是靠演技撑出的一部电影。桑德拉布洛克应该能拿到这届奥斯卡最佳女主的提名,太会挑剧本了。

  • 宁长平 2小时前 :

    一部好像谁都没有什么错的电影,但又感觉有些剧情让人感觉里面的人都被猪油蒙了心

  • 初婷 8小时前 :

    一般吧,剧情挺平庸的,略商业,布洛克的演技挽回了一点

  • 五雨伯 4小时前 :

    今年目前看過最好哭的電影。桑卓布拉克又沒讓人失望!

  • 宦依柔 6小时前 :

    整部都有女性视角特有的细腻感。强烈起伏的情感被压抑下来太悲哀了…更生人到底要如何更生法律要如何绝对公平…太难了

  • 库秀丽 4小时前 :

    为什么非得这样暴力驱赶啊,她也只是个孩子啊哪怕已经成年了🤷‍♀️非要采取暴力,哪怕是嘴上说着要给两个女孩腾出房间的男人在暴力闯入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人了不过是glorified的警徽暴徒罢了,条子真的不配,他的蠢货儿子们也是两个放不下daddy issue的有毒男子气概条子进入system再为这个没救的system添砖加瓦罢了 桑婆演技很绝,和另外三个女性的互动也写得好好,女性导演的作品就是令人舒适

  • 卫家玲 7小时前 :

    很多影评人抱怨剧情不合理,可是人家是改编自十年前的获奖英国迷你剧集啊。好吧,里面的好人(律师、鱼工)可能是太好了点,坏人(警察的儿子)确实是太坏了点;但前者并不影响主线剧情,后者则为了突出典型和增加张力,所以都还可以接受。本片最大的反转——女主是主动顶罪的——我也觉得逻辑通顺(妹妹五岁这个年龄非常关键),而且这更加深了“请给回头浪子再一次机会”和无私亲情的两大主题。真要挑毛病,我觉得西雅图中国城及亚裔的形象可以再光辉一些。

  • 孟华辉 1小时前 :

    剧情有些过于凑巧和狗血了,但布洛克所塑造的姐姐形象还是足够深入人心,悬念也营造得不错。

  • 彩菡 1小时前 :

    碰巧看过本片导演的上一部长片《系统破坏者》,节奏掌控很高级了,当然剧本好才是真的好。

  • 成盛 1小时前 :

    20220115 收集

  • 宏香天 9小时前 :

    人与社会的关系,偏见,阶层,很多时候才是人的不幸根源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