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12年4月10日,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凯特•温丝莱特)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杰克带罗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为她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评论:

  • 撒初之 2小时前 :

    拍拍所有下坠中的人们和自己,会过去的,都过去了。

  • 彩凡 8小时前 :

    挺喜欢的片。四比三的画幅、近中景手持跟拍以及有些做旧的滤镜,可能会使得法国人看这片的质感像是我们看第五代第六代拍八十年代的片,无形的结构压迫和逼仄简单的环境一道,把人困于一种铁笼般的生存境遇下。 新时代只是开了个头,还有很多尾巴没来得及被拖出水面。女性的历史必然以一阵阵身体的疼痛为起点呈现出来,那就必然有对历史本身的把握。和隔壁的《钛》一样,都从身体出发,比《钛》好的是,其现实主义质料的疼痛更能深入结构造成的心理应激疼痛,是历史的(法斯宾德式的),不是概念的(宣言式的)。

  • 哀梓欣 0小时前 :

    很惨的一部电影,心理和生理都很痛,女性真的好难啊。

  • 戴弘博 8小时前 :

    完全是站在女性角度拍摄的电影,被支持堕胎权的医生喂保胎药,被朋友性骚扰,被孩子的父亲不重视……本片中帮助女主的大部分都是女性,堕胎诊所的医生是女性、介绍诊所的也是女性,自己的好朋友把自己的性事说出来只为宽慰女主被“荡妇羞辱”的心情。感谢这部电影里出现的每一个好人,感谢最后的男医生说“自然流产”,如果是另外一个结局,那么剧情便与美国的当今社会无缝衔接,正发生,现在的确是正在发生。

  • 张简婷玉 4小时前 :

    因為歐洲的藝術電影描繪的東西總是和現實太像了,所以那種在課堂上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的緊張,舞會想要穿的漂亮吸引眼球卻又怕流言的糾結,所謂“好學生”就不應該有性慾望的束縛,所有青春共情的痛點全部在熒幕上展現出來。

  • 大馨蓉 2小时前 :

    生育权和生命权,还是不要讲得那么社会化那么大,脱离那些道貌岸然的所谓层面,还是应该关注到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上面来吧~

  • 卫钟 7小时前 :

    很难想象是金狮奖的片子,手段和内容都毫无新意,中规中矩稳扎稳打。

  • 卯觅丹 4小时前 :

    混吃做样丝毫不虑未来,备受瞩目意外陷入泥沼,示范的有模有样实践经验为零,一旦确定了真相立刻翻脸撇清关系,疼痛过后,再多破洞尚能弥补。

  • 奚忻慕 8小时前 :

    本片因为有原著在,且导演还是编剧出身,所以剧本比较扎实,然而情节也无法有什么新突破,连个两肋插刀的闺蜜都不给配置了,让女主自己绝望奔走。剩下就是刷技术刷摄影刷尺度刷惨,让人看着都疼的那种,威尼斯评委们能完整看完,个个都是勇士……

  • 嘉嘉 3小时前 :

    4.5.电影传递了超越肉身的“身体疼痛”,这样的“疼痛”是我们发现几十年后的今天女性依然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是我们发现这样的剥削与压迫依然是the happening reality,是那些抗争与互助下女性无法回避的关于牺牲与选择的collective memory.将关于子宫与孕育的谎言在父权制的面前打破,告诉你们真正血淋淋的关于身体政治的一切。那么,那些依然希望囚禁并掌握子宫的男人,你们准备好面对关于生存与现实的拷问了么?

  • 从宏朗 1小时前 :

    取巧的议题,电影本身没有什么亮点。凭什么击败犬之力拿下金狮啊?我不理解=_=

  • 扶隽美 2小时前 :

    果然还是女导演对此类的情感拿捏的恰到好处 全篇的跟拍摄影代入感很强 以女主的周边满满普张开剧情 有时又会虚化身边背景以更细腻的表达情感 剧情上有许多艺术特有的夸张情节 但不得不面对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有的法规和道德意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意识上的认知

  • 乾修洁 4小时前 :

    看此片时的背景:据BBC,美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于当地时间周五(6月24日)作出裁决,推翻近半个世纪前有关女性堕胎合宪权的“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裁定女性堕胎并非宪法赋予的权利——这一决定可能立即导致堕胎行为在美国22个州属非法。

  • 井慧丽 5小时前 :

    不过在威尼斯,这总级别的电影也不多见,还是配得上金狮的。

  • 季晴霞 5小时前 :

    较之NRSA,迪万的镜头不曾有过一刻的无温度,更似安慰、抚摸,即为对女性身体的亲近(所以“大尺度”则是必然)。六零年代的特殊社会语境在导演代表新世代的视点中化为外部人群的眼光及言语,而内在感官体验则完全借由女主的表演与外界相连,让【正发生】的呐喊变得可触摸、可亲密,亦为最温柔的社会化书写。堕胎时双腿颤抖的痛觉、与男友做爱时的触觉、独自游泳时的呼吸、孤独至深时的泪水……女性悲剧被逐帧逐帧地放大在眼前,看似与现在遥不可及,却仍是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的苦痛现实。

  • 庚萧曼 7小时前 :

    2022.2.14 瞳孔放大,久久不能平静。大雪夜深感我们这片大地也即将“正发生”。可人家是20世纪60年代啊…

  • 哈访波 9小时前 :

    干净的近景镜头,表明了想叙述的堕胎合理性。更多从女性心理视角展现堕胎作为一个麻烦被解决的存在意义。但行为动机无法逃脱时代政治因素。法律对于制度的维护,应该是男性道德对社会风俗主导的折射,或许这点已经微弱地表现在了男生选政治学,女生选文学的区别上了。导演或许把批判的空间留给了观众。

  • 太叔承宣 2小时前 :

    过于聚焦,总觉得女主的形象还不够丰满,除了堕胎这件事再看不到其他的了

  • 卫谷翠 6小时前 :

    从头到尾一直为女孩儿揪着心。故事很简单,但是很有冲击力。

  • 化飞英 1小时前 :

    关于性交,男人只用爽就完了,相比女人承担的太多,造物主偏心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