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66年夏天,迎接暑假到来的三姊弟,一如往常地嬉戏玩乐,与家人讨论暑假的旅游计划。看似和乐的家庭,直到母亲意外得知父亲不可告人的秘密后,逐渐崩解。这回透过小孩们的无奈答话,充分展现二战之后逐渐弥漫的保守氛围,并讥讽当时社会的道德假面。

评论:

  • 孟令梓 9小时前 :

    我们今天负重前行,只不过是让我们的后代能生活的更好……那背后,是1100万生命。 人,可以以正义的名义,做出无数泯灭人性的事。

  • 候文静 8小时前 :

    好惊喜的影片,1931年的故事背景却完全没有时代距离感,反而是触手可及的亲切。散文般的叙事手法将正直、善良、纯粹的男主娓娓道来,三小时一点不觉得漫长。

  • 帛念双 1小时前 :

    开头很灵。看只是因为是德国电影,不知道洛洛会不会去电影里出现的地方。

  • 寿凌蝶 4小时前 :

    以一种系统性的体制机制管理运作的官僚行政系统的例行会议,来讨论种族灭绝和大屠杀,这才是不寒而栗的地方,即系统合法且合乎程序的推行反人类的灭绝政策。为了大局(the greater good)长远规划,高效、科学、精确的程序,加上宏大叙事的煽情、口号式的意识形态宣讲和复述宣传以重申思想身份的认同,一整套下来会议逻辑得到普遍认可,恶的界限更加模糊,被逻辑支配说服,而不去选择思考和质疑这一“逻辑”的荒诞和不妥,也就只有尚存一点人道主义的会潜台词发出无论何种形式都是在屠杀的疑问,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自己和大环境所沉默。单纯就会议与会者来看,权责不清、媚上贪权、派系斗争、官僚主义、利益媾和、贪腐、推诿、一些权力移交后的历史遗留问题,魏玛掌权的没落遗老和三德子当权新贵间的唇枪舌剑的话术博弈还是很精彩的。

  • 卫岚 6小时前 :

    道德上的计算与算术是不同的。

  • 公良思山 9小时前 :

    所有“不合时宜”的人和事,与所处社会主流政治理念背道而驰的思想,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如电影的副标题,“走向毁灭”。

  • 嘉雅 1小时前 :

    与其说是看电影,不如说像是在欣赏影响化的文学作品,琐碎絮叨又散发着脆弱迷人的气质,台词都非常文学性。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写给女主试镜用的独白信,以及二人隔着玻璃的那个吻,看到中间就能预感到结局应该是悲剧的,但至少悲剧是发生在纳粹上台之前,仍保有一丝的美好。

  • 圭景澄 4小时前 :

    恐惧和仇恨的声音不能再高过思想和心灵的,人类尊严的时代即将到来。理性和权力不能兼有。

  • 乾盈秀 4小时前 :

    1942年纳粹德国在万湖一栋别墅里,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了犹太人总体解决方案。此部电影即精确地还原了此次会议的过程。如果对那段历史熟悉,且对纳粹高官有基本了解,此片还是非常精彩的,从中能看到纳粹们相互间的唇枪舌剑与勾心斗角,还能一窥纳粹高层的决策过程。万湖会在二战史中亦算一次重要会议,此会之后犹太人的命运更加悲惨,并大规模被灭绝。阿伦特所写的艾希曼,在此片中亦有出现,他在一众高官中只是一个小人物,不过其如机器一般的快速、准确、不带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国代天 1小时前 :

    3、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柏林真现代,如果说是现代也不违和

  • 初冰 4小时前 :

    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朋友。你问我,要去何方。

  • 戈梓楠 4小时前 :

    前半段铺垫得稍显冗长,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理智上觉得是有缺点的,但情感上是喜欢的。标题的going to the dogs一语双关,即意指了男主和朋友的命运,也暗示了彼时德国之后的发展。法比安拥有一颗打抱不平之心却无法抵挡历史的浪潮,小有才华但也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他活得很真挚,也很迷茫,他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 卫丽丽 9小时前 :

    文艺青年总是敏感而细腻的 法比安善良 浪漫 然而在二战前期动荡的德国社会 每个人都如蜉蝣般 动荡不安 最终走向毁灭 很多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记忆中留下痕迹

  • 函靖巧 3小时前 :

    很古早的年代片样子,很灵动的拍/剪,突然搞几分钟默片字幕笑死😆,就是叙事最后很规整了。希林演这种边缘形象完全驾轻就熟。

  • 卞光亮 5小时前 :

    四星半。“这个世界正在走向毁灭。”“我离开你是为了和你在一起。”30年代初的柏林混乱而疯狂,如同万花筒一般折射出罪恶、堕落、不安与愤怒。但与此同时,政治激荡,艺术繁荣。与《歌厅》一样通过细节暗示政治风波,最终纳粹崛起如同汹涌浪潮,吞噬故事中的所有角色。“死亡是必然,活着只是侥幸。”明明是从灵魂到身体都极为般配的爱侣,却因现实的层层阻碍分道扬镳,最后决心弥补也来的太迟。科迪莉亚每天3点在咖啡厅等待,可她爱的人却再也不会出现。好喜欢看希林小天使醉生梦死……

  • 信延 7小时前 :

    只要不去在意会议主题是种族清洗,你可以看到一场常见的讨论组建新业务的跨部门会议,头头脑脑们所有的讨价还价、勾兑妥协都让人非常熟悉乃至感同身受,只要不去在意会议主题是种族清洗。。。这种会议纪要式拍法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平庸之恶

  • 彩菡 9小时前 :

    与其说是30年代德国剪影,不如说是纪念这三个友人的故事。幸福与破碎。

  • 卫玄穆 9小时前 :

    1931年,纳粹横行之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最后的柏林,社会陷入贫穷失序,整个世界疯了。画家在妓院工作,博士沦落街头食不果腹,女人委身富豪进入电影行业,年轻男人成为男妓……法比安正直善良,失去最好的朋友,爱人不在身边,对一切无能为力,试图救人却溺死。前三分之一很惊艳,后面部分拖沓了。

  • 世凌兰 0小时前 :

    一场如何优雅的杀死杀光犹太人的会议,他们内心已经到了毫无波澜的地步!

  • 哀新知 7小时前 :

    三小时的欧洲传统气息浓郁的文艺电影、大量的手持摄像、可能是我看过拥有最完美画外音解说的非纪录片电影、男女主演精准把握时代与角色的气质,甚至可以说是溶解于魏玛共和国末期元首上台前那个礼崩乐坏的的德国里。影片真实地令人难以抽离,随着法比安的视角,感受知识分子青年学者在变革中的社会里难以找到出路的困境,与富二代博士研究生男配一起,一边愤世嫉俗讨论国家前途,一边声色犬马混迹地下酒吧。与女主的相遇相爱分开都毫无戏剧性,平静得像每个人的家常纪录片,但偏偏有着令人念念不忘的强大力量。与母亲互相偷偷留点零花钱给对方,也像极了世间游子与慈母,温暖而无力。最后结果很随性,意难平,但也的确是法比安最好的结局。略显沉闷,但有沉浸式体验的代入感。四星推荐。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