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女记者苏珊(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采访了一个因酷爱兰花,经常偷采兰花而满身官司的“采花贼”,并将此人的故事加工成了传记小说《兰花窃贼》。不久,好莱坞某电影公司将这本书的改编权买了下来,并请来了颇负盛名的改编人查理(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来将它改编成电影剧本。
  无奈查理已江郎才尽,他绞尽脑汁都无法完成《兰花窃贼》的改编。查理无奈之下只好向原作者苏珊求助,但性格内向的查理见到了美艳华贵的苏珊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他只好叫来了对编剧极感兴趣并想涉足其中的弟弟唐纳德来帮忙。
  兄弟两在改写剧本时历经了一系列曲折。查理突发奇想,将自己改写剧本的创作过程也写进了剧本。这部剧本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评论:

  • 璇彩 6小时前 :

    创作人把自己当救世主实例。自从the big short尝到奥斯卡的甜头,Adam Mckay就走上了成魔之路,但别忘那可有Michael Lewis的原著打底。这部比vice还焦虑,攒了一堆大咖,也不好看。只能感概现在除了怀念step brothers、anchorman那时的纯真以外,还要为他和Will Ferrell的友谊哀悼

  • 浑丽华 1小时前 :

    一直以为台湾政治是娱乐节目,好吧,美国的政治才是真正的娱乐秀,现实可能比电影还要娱乐100倍不止。看到一个顶级大国如此衰败自我迷醉,也是百年难遇的奇观。其实把鸵鸟国骂翻天也没什么卵用,布拉德·皮特早在10年前《温柔杀戮》中也骂过奥巴马。7

  • 星栋 8小时前 :

    像是 2021 年的《蠢蛋进化论》,可惜许多人希望它能再含蓄一点。彗星可以指代疫情或气候崩坏,但也可能就是彗星,也可能是纳米武器和 runaway AI,发生几率可维基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 以及搜索 x-risks 和 s-risks 等关键词。怕只怕有的场景比地球的直接毁灭能带来的痛苦更多。

  • 祁皮皮 2小时前 :

    Netflix 没什么期待看居然很惊喜。作为一个落后于时代连油管视频都不爱看更受不了大众娱乐潮流的人自然觉得每分每 秒的讽刺都踩在点上。轻飘飘说句谁都能说的“娱乐至死”没什么意思,拍成俩小时电影还挺有意思的。看的过程里憋闷、生气、愤怒,但结局和彩蛋都引起极度舒适。

  • 福腾 8小时前 :

    大家都一样烂,快点毁灭吧,彗星什么时候撞地球?

  • 林枫 6小时前 :

    会议室影院第十场。笑点全程on key!夏哥选片好评!👏

  • 爱令锋 1小时前 :

    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贴合近2年的世界实事动向。当年鲁迅说国人麻木不仁,百年后,连美国人也意识到了麻木不仁带来的危害和本身的可笑。

  • 蹇赞怡 6小时前 :

    《不要抬头》以一种扁平的群像浮光掠影地展现了后疫情之下精英知识分子的焦虑,灾难这一天文学事件转变为政治以及媒介问题,被无处不在的信息之流狂轰滥炸,可以称为半部桌面电影。不得不提的一个事实却是,导演通过无数即得影像强调灾难是一场全球性事件,但影片仍然折射了一种另类的美国优先,其余的国家仿佛完全不存在或不受灾难影响,影片所讽刺的一切也仅仅限于美国,可以说是一部美国的世界系。另一方面,《不》仅存的知识分子焦虑也被好莱坞—Netflix的自我感动消解,不过是好莱坞VS白宫的战争的又一个政治武器,正如影片后半部分所示,灾难的走向仍然是一场耗费价格不菲的明星演唱会,以及结尾美国家庭剧般的福音煽情(甜茶带领众人最后的祈祷部分)。若非有意为之,《不》实际上同其所讽刺的麻木不仁的大众没有任何区别。

  • 甲元蝶 9小时前 :

    观感4;开头节奏怪,情绪别扭,就算是为了适配剧情固有的尴尬基调,也挺没必要;但影片过半,情绪就顺畅了,一路走高,最后煽情非常到位;结局之后还有个小结局,虽然情绪基调不一样,但格局拉大了,还有种水晶金字塔配卢浮宫的意思;可惜最后的最后还有个狗尾续貂的彩蛋,格局很小,生生减掉半分观感。本片上线正值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尤其是黑人犯案)猖獗之时,却在仅有的两个警队群像镜头里于显眼位置安排了东亚裔警察;考虑到本片直白地讽刺了针对黑人的警察暴力,所以主创绝不可能意识不到这种安排的问题(近年出名的警察致黑人死亡事件中,先后有两名东亚裔警官卷入,引发亚裔-黑人关系的争议)。有戏份的亚裔角色有二,一是腐败无知的东亚裔女官员,一是出卖女主角的西亚裔前男友。这片应该能算“白左(黑左)不喜欢亚裔”的又一案例。

  • 连沛珊 5小时前 :

    我还是喜欢不起来小李这种抖动的神经病人设。基本上这两年能讽刺的都讽刺了,甚至那个傻商人都有点像拜登这个二逼,还有梅姨演的特朗普不错。人自黑拍的,有的人就非要抖机灵带一带自己,只能说恶心。

  • 美钰 3小时前 :

    讽刺到位,美国体制的失败。媒体,科学家,民众,都被政客,商人玩坏了。

  • 褒水风 3小时前 :

    除了至亲那有什么齐心协力 利益第一才是全球化的根本趋势

  • 锺之桃 5小时前 :

    hhhh

  • 线幻天 1小时前 :

    还挺好玩的,嘲讽满点了,也不能说是没有必要吧,毕竟把人类社会当代生活的乏味无趣展现得淋漓尽致了,但要说有意思呢也还好,从电影质量上也完美体现了当代人类的没有必要了,所以看到彗星要撞地球的这个过程我其实还挺开心的,唯一的遗憾是彗星不会真的跟影片中那样到来,不过最后看到动物们的镜头还是挺难过的,所以对人类灭亡的期望还是限定在智人种族比较好,把地球留给其他动植物那真是完满了。

  • 隗心香 9小时前 :

    人在死亡来临时,还是要求助于:宗教、亲密关系、getting high(嗑药、性、Etc)

  • 芮闲静 2小时前 :

    讽刺喜剧离不开的典型后现代手法 媒介杂糅 人物扁平而被归属于某类单一性格 景别打乱至人与物划归到同一表现地位 类似定格的间离手法轮番上场 可惜在从完全抽离情感的真空设定到最后落笔小人物家庭的过渡显得僵化 说白了口嗨那么多最后又畏手畏脚地回归到主流价值观的输出上了

  • 珊梦 5小时前 :

    6.0/10。观看体验并不愉快,不是影片造成的,是它映射了太多我们在现实中正经历的磨难,与此同时却又完全不留存一丝希望。它述说的苦难离我们太近,它给予的光芒又几乎没有。彗星撞地球以及更多具有灾难片标签的电影一直以来都在以其幻想——人类战胜自然——满足人类内心超越平凡的欲望。不过现在电影的造梦属性停止了,被Meta、政治和这个疫情折磨得精疲力尽的人们终于能在这里平静地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了。这种意义上来说,电影里的人们是幸福的,至少他们不必再煎熬地存活于世了。技术上说,这部电影还是太美国了。高情商的说法是它找准了自己的主要受众群体美国观众,低情商的表述就是政治游戏和科技生活局限了美国电影对更广阔世界的审视也限制了其对更宏大问题的思考。不过想点好的,人类依旧能戏谑自己,也就意味着灵魂依旧没有消逝。

  • 韶曼卉 9小时前 :

    危机面前各显丑态的人类,还有少许人性的光芒。贴合现实,所以讽刺也就显得更为刻意

  • 萱莉 9小时前 :

    6.5/10。不遗余力黑美国政府,黑社交媒体成瘾的世人,但我总觉得差了口气不够尽兴,《波拉特》做得就好很多。不要抬头=不要戴口罩,讽刺性很强。一直想到沈腾的表情包“累了,毁灭吧”,在地球被毁之前可以和甜茶约炮也死而无憾吧。A妹唱歌笑死我了。

  • 骞铭 5小时前 :

    末日喜剧,荒诞疯狂,讽刺的肆无忌惮。如果网飞你敢把联合国那群王八蛋也拍进去,我愿意给五星。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