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兰三姗 4小时前 :

    和宝贝一起看的,立意挺好的。宝贝是汪汪队的迷弟,看的可认真了

  • 初然 0小时前 :

    万万没想到,2022年的第一部进电影院的电影会是它。带娃看,不过不失

  • 振梁 8小时前 :

    平坦的黑白画面,庄重的构图,摄影已经饱含深情。疫情给Branagh一次将心比心的机会,但他骨子里依然是个showman,做不到/不习惯纯粹的内省,所以还离Terence Davies有很大差距。差快20岁又如何,Dench阿姨就不能搞姐弟恋么…… 3.5/5

  • 宫诗槐 9小时前 :

    3.5糟糕的翻译 过多的Morison 让人开始很难入戏 错误的观影切入角度让期待逐渐降低 天主教和新教长年累月到疲惫的冲突 仍然是私人叙事下 可有可无的背景 当最后半小时 你发现这不过是一部肯尼斯对于童年往事的追忆 一切感受开始不一样了 从“I don't want to leave Belfast" 那句开始 眼睛从酸痛到最后十分钟的泪如雨下 你开始明白 那些对于漂泊的人而言 曾不想离开或不得不离开的故乡 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地址 它可以是贝尔法斯特 可以是都柏林 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献给那些离开和留下的人“ 你明白了导演的用意 也无法不想起自己童年的玩伴 走过的老街 以及那些你不得不告别的人

  • 卢雪柳 6小时前 :

    D / 第一幕的动荡出现还以为真的想拍出什么东西出来,结果全片都是糖衣炮弹般的真空叙事,配乐用的更是停不下来。

  • 屠宛亦 2小时前 :

    全篇画面出色,影调细腻,音乐优美,故事视角独特,值得再看。

  • 居荌荌 2小时前 :

    这片子是个低龄向的动画电影啊喂。

  • 御春蕾 4小时前 :

    5/10。英国的《八月》,我对这种“黑白儿童家乡缅怀片”要PTSD了,黑白不是遮掩造景不够还原的手段啊!彩色的运用更像炫技,希望未来的导演拍家乡能多学学《罗马》。不忍苛责导演的技法和水平,你知道他用心了,就像对待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

  • 婧楠 7小时前 :

    感觉现在导演也不把小孩当小孩,植入很多新技术,很多新科技到电影里

  • 强梓 2小时前 :

    开头两分钟像旅游宣传片。"The Irish were born leaving, otherwise, the rest of the world would have no pubs." Good Friday Agreement保了爱尔兰二十年的和平 -- 虽然直到2000年贝尔法斯特街头仍有军队护送儿童上下学,十几年前两次在那里看到的遗迹和壁画记忆犹新。脱欧等于撕毁这一切,爱尔兰岛的统一似乎不再是个梦。

  • 嘉雅 7小时前 :

    节奏并不太吸引人,但是用了很多有趣的句子、经典的歌曲和感人的镜头去吸引人。

  • 其琲瓃 1小时前 :

    一个童年

  • 仙静柏 8小时前 :

    每个导演心中都有一个《罗马》,但肯尼思·布拉纳并不是阿方索·卡隆。

  • 卫燕咏 7小时前 :

    空洞,做作,无趣,还喜欢炫技。与《罗马》有云泥之别。

  • 帆云 8小时前 :

    跳舞的段落挺美的,看完大概能理解为何乔治·贝斯特会那样地乖张了。

  • 明采南 4小时前 :

    一度让我看出了天堂电影院的影子。小男孩坐在彩色的荧幕前的样子和dodo多像啊。

  • 宰璠瑜 2小时前 :

    在硬盘里放了几个月了,没顾上看,听到提名获奖才找出来看。

  • 夙盼夏 9小时前 :

    “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故乡这两个字,无论最后扎根在哪里,都是不一般的份量。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楼房街景,甚至于讨厌的邻里和八卦,在走之前和走了后都是会想念、留恋与不舍的。但就如片中老一辈所说的那样,“There were no roads to Shangri la from our part of Belfast.”“Get yourself to the moon. ”

  • 卫泓辛 6小时前 :

    Biological OMO is the magic of the life. Good bye, childhood and my hometown!

  • 云诗 5小时前 :

    观影过程的心情随着巴迪而起伏,他的眼睛勾住我的心。戡乱受罪的永远是百姓。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